假日消费券发放暴露出的三个问题
五一假期是提振消费、释放内需的好时机,多地陆续发放了形式多样的消费券,激活了市民的消费热情和潜力,助力市场活跃度的恢复和提升,在促进消费市场的扩量升级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消费券有效拉动当地消费
本轮消费券发放始自江苏南京。3月,南京市宣布发放超过3亿元消费券。此后,浙江杭州、河南郑州等地陆续跟进,7个省超过20个地市宣布发放消费券,总额逾近百亿元。从消费券的类型看,通用消费券适用范围大多聚焦在餐饮、百货零售上,此外住宿、旅游、家电、汽车和文娱行业的消费券政策也是关注方向。
消费券大多由市政府牵头出资,联合本地商户以及互联网支付平台配套一部分资金,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有电子和纸质两种载体形式。发放形式,主要是通过政府App或第三方支付App,居民通过摇号或抢券领取,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美团、翼支付在内的多家支付机构均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各地消费券的发放或核销使用。
数据显示,政府1元钱的消费补贴能够带来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新增消费主要流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服务等小微商户,受到拉动效应最大的是消费水平较低群体。通过消费券的“杠杆”效应有效撬动了终端市场消费。
消费券发放暴露出的三个问题
不过,个别地方的消费券发放与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部分消费券平台缺乏完善的风控系统,遭遇到了“羊毛党”哄抢;二是在消费券作用上,部分商家任意修改规则或应用需求,导致消费券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三是个别地方消费券发放走样、变形,专注形式化,在主观上让消费券成了部分人专享福利,未能起到普惠的作用。
例如,某地就有不少居民反应:有人一券未抢到,却有很多人利用小号领到多张。这不仅影响了活动的公平性有,未实现消费券的精准发放。而且,这些获取大量消费券的人,将哄抢的消费券低价卖给其他人进行套现,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让消费刺激的效果大打折扣。
顶象业务安全专家的五点建议
消费券发放不仅需要有完善规则体系和易用的平台,让用户领取和使用便捷。更需要规范和强化平台风控能力,防止发生电子消费券被截留、冒领、去向不明等问题,进而引发新的纠纷和矛盾。同时,要加强技术监督,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1、简单易用的发放平台:消费券应该在一个易用的平台发发放,方便居民领取和使用,借此机会引导居民下载一个新的App,或者登录一个不熟悉、不常用的平台才能使用,不仅消费券的的领取效果会大打折扣,在使用上也会造成巨大浪费。
2、普惠精准的投放标准:消费券的投放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例如针对不能使用电子消费券殊人群发放相应的纸质消费券,努力提升消费券的参与度和公平度;同时,重点关注到经济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中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如餐饮、线下购物、旅游等,在 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上要做倾斜。
3、专业的风控系统护航:消费券发放需要能够对领取人账户、身份等进行真实性核验,对提供消费服务经营商户的真实性进行校验。杜绝薅羊毛、刷单、黄牛、隔空刷码、等违反市场秩序的行为,保证发券过程公平、透明、可回溯,提升用户与商户的消费体验。
4、明确严格的活动规则:提前确定消费券的领取和使用的标准、范围、要求、期限等等,并通知商家、消费者、三方支付平台,方便居民的领取和使用。
5、反馈与监督渠道:建立畅通的投诉渠道,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对有关违规商户进行及时处罚。
顶象拥有专业的风控系统,能有效防范消费券发放、返利、优惠等等各类营销活中遇到的“羊毛党”风险,目前已为1200多家企业提供专业的护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