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象学院首页>文章详情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经济、小微企业信贷、金融科技

2021-03-15|小象 5537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勾勒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重点。从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到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到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格外引人关注。并特别提到数字经济、缓解小微企业信贷和金融科技等。

疫情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以技术创新驱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以业态和模式创新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对冲疫情、平抑风险的经济“压舱石”。数字技术与医疗、教育、交通、零售、制造业等各行业深度融合,智慧课堂、协同办公全面普及,“云问诊”、“云会展”、“云旅游”纷纷上线,网络直播等个人就业新形态不断涌现。数字化改变了空间范围,让企业与用户的社会活动直径无限扩大,让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而且这种随时随地、7*24不间断提供服务的模式,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也对业务的运营、管理、安全、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顶象先后通过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免费提供两款专业产品,为湖北省经信厅提供免费云产品和服务,发起“暖春行动”为100家中小企业提供免费风控服务,联合海淀创业园发起“护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安全过好双十一”活动等等,一系列举措精准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7 个“数字”,强调未来数字经济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同时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十三五”初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面数字化转型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新时代证券认为,7 个“数字”为数字中国建设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数字中国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民生证券认为,数字化建设未来有三大方向:一是5G 网络、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的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信息技术创新领衔的从基础硬件到基础软件的技术攻关与国产替代;三是工业互联网建设、产业数智化转型及数字政府升级以及与数字化建设相伴而生的安全体系建设。

继续优化小微企业信贷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特别在 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更是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放在重中之重,通过要求银行让利、出台贷款展期计划、提出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目标等方式,加大了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中国银行研究院《宏观观察》报告认为,保障小微主体融资环境的优化,一方面需要引导大型商业银行网点下沉,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探索普惠金融新发展模式,通过扩大小额信用贷款覆盖面、发展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等模式扩大普惠金融业务的增量,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第二方面是引导城商行、农商行充分发挥其了解当地市场的优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政策方面要给予相应的支持,例如宏观审慎政策可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准备金奖励,监管政策在存贷款利率、资本充足率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回归本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第三是方面加强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响应速度,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成本。降低普惠金融业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简化金融服务流程、缩短服务周期。例如,可将小微企业在网络平台上的现金流、信用记录、交易情况等信息作为评估其信用状况的基础,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

重申加强金融科技甲监管

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金融科技降低经营成本,提供方便快捷的线上服务。技创新“线上化、自助化”服务产品,银行主动授信,客户自主支取,实现快速融资,一站式开展服务。同时,科技与金融的融合,让金融出现跨界、跨区域交叉混业的明显特征,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涉众性、溢出效应强,扩散速度更快、风险形式更加复杂,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宏观观察》报告分析,强化金融科技监管,一方面需要强化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力度,严防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行为,考虑将金融科技巨头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数据信息保护,规范金融科技公司经营,防止“借科技之名,行金融之实”的非正常跨界经营行为,确保金融创新符合审慎监管的要求,避免创新型金融业务产生负面外溢效应,消除潜在风险隐患。

QQ扫码
获取方案价格

微信扫码
获取方案价格

加入社群

扫码进群领
【业务安全】资料礼包

在线咨询
400-878-6123